学院首页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九叶诗派扛鼎者、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开拓者穆旦的人生与创作。10月21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第四十期“思齐”悦读会在金年会jinnianhuicom问津书院顺利举办。活动特邀《穆旦传:新生的野力》的作家邹汉明主讲,金年会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蔡海燕教授,院党委副书记袁慧兰与7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活动伊始,袁慧兰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对谈嘉宾及其著作。诗人、评论家邹汉明先生,长期致力于诗歌、散文、传记及文学批评创作,其新著《穆旦传:新生的野力》于2025年2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大量史料搜集与人物访谈,力图还原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穆旦。蔡海燕老师则是一位深耕欧美文学研究的青年学者,科研成果丰硕,是奥登研究的专家,出版多部有关奥登研究的著作。且于2024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年奖。本次悦读会以对谈形式,引领听众走进穆旦所处的激荡年代。

为何耗时十七年为穆旦立传?

面对蔡海燕老师关于“最初了解穆旦及为其立传缘由”的提问,邹汉明先生给出三点动因:一是艺术的震撼。《穆旦诗全集》中磅礴的艺术魅力,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二是内容的复杂性,穆旦诗歌蕴含的丰富意蕴,促使他不断深入探索;三是地域的亲近感,作为浙江桐乡人,与祖籍浙江海宁的穆旦之间天然的地域联系,以及穆旦本人非凡的才气与传奇人生,都让他对这位诗人的命运轨迹充满探究欲。

这部传记的“破圈”优势在哪?

聊到传记特色,蔡海燕追问:“陈伯良先生2004年出版《穆旦传》,时隔20余年您完成新作,同年还有易彬老师的《幻想底尽头:穆旦传》问世,新传记优势或特色在哪里?”

邹汉明先生坦言,穆旦的史料极其稀缺,因此深入挖掘成为关键。他不仅啃下了南开大学档案馆里近三万字的手写交代材料,亲身走访了101岁的杨苡先生,甚至从查氏家谱中挖掘出了“穆旦母亲是父亲继配”等极为冷门的细节。更具突破性的是,新传记采用了“诗史互证”的独特写法,打破了传统传记的学术腔调。以《我看》的解读为例,生动还原了穆旦1938年旅居云南蒙自时创作此诗的情境,将南湖风光、迁徙经历与诗歌意象巧妙勾连,真正做到了贴近穆旦的创作思路与精神世界。

什么才是好的传记?

蔡海燕老师指出,中西传记虽发展脉络各异,但优秀传记具备共通特质。邹汉明认为,一部好的传记应兼具史实的真实性、叙事的文学性,并能深入传主内心世界,同时具备学术或人文价值,使读者在了解生平之余,获得思想与艺术的启迪。

穆旦是个好传主吗?

蔡海燕老师表示,在传记写作日益普遍的今天,重要作家、艺术家多已成为传主,这也催生了传记作家这一职业及传记式批评的兴起。从读者视角看,穆旦无疑是理想的传主——其文学地位引人注目,作为九叶诗派核心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开拓者,始终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焦点,足以“立于舞台中央吸引目光”。而作为“一个行动的人”,他丰富跌宕的人生,本身即构成一部值得书写的作品。然而,邹汉明从作者角度指出,穆旦并非“好写”的传主:其一,史料匮乏;其二,创作门槛高,既需诗歌写作能力,又需诗学解读功力;其三,需具备文学批评素养,方能对穆旦诗歌作出权威评价。

“新生的野力”:穆旦前半生的关键词

当蔡海燕老师问及“若以一词概括穆旦前半生,您作何选择”时,邹汉明的答案是书名副标题——“新生的野力”。“新生”蕴含双重意涵:一是指穆旦个人——从天津少年到西南联大时期形成独特诗风,再到成为九叶诗派核心,是其艺术生命与自我意识的“新生”;二是指时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处于抗战救亡与文化探索的“新生”阶段,穆旦以参军报国、以诗为刃的经历,实现了个体与时代“新生”脉搏的同频共振。“野力”则指其性格中那股未被规训的、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量,贯穿其成长始终。更重要的是,“新生的野力”出自穆旦手笔,此前没有进入大众视野,邹老师希望借此契机让大家看到穆旦精妙且富有创造力的语言驾驭能力。

西方现代派:影响穆旦与中国新诗的脉络

聊谈及穆旦与西方现代派的关联,蔡海燕老师提问:“西方现代派诗歌在哪些层面影响了穆旦乃至中国新诗的形态?”邹汉明认为,穆旦在接触艾略特、奥登后,提出“新的抒情”理念,打破了中国新诗或直白或晦涩的极端倾向;蔡海燕补充道,穆旦借鉴奥登诗中自然科学术语,突破了古典意象的垄断,推动中国新诗语言走向现代化。

互动问答:解密穆旦传记创作细节

24网新1李喆湘:您的传记对穆旦私生活“一笔带过”,您是否认为传记应适当增加一些私生活来塑造更立体的传主形象?

邹汉明先生:我认同私生活描写有助于形象立体化,但须坚守“史料实证”原则。例如写入穆旦直言“杨振声没水平”一事,因有《杨振声年谱》记录,方能落笔。如此可在“生动叙事”与“史实严谨”间取得平衡。

25文学C1 郑琳:穆旦的命运如“装订简陋”的书,他为理想付出一生,我好奇后人写其传记的意义,思考他的作品“为了谁”,以及后人该为他和后代做什么。

邹汉明先生:我写穆旦,是为这位“失败者”书写灵魂史,关注他在复杂时代中的心灵挣扎。优秀读者应追随传主思维,体会其内心起伏。传记旨在传递穆旦的灵魂故事,让读者感知其精神世界。

24文学1陈红梅:您挑选了一些穆旦朋友的故事放入书中,请问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邹汉明先生:部分人物对穆旦现代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自有其重要性;另一些内容则为增强可读性,且传记不仅写个人,亦在展现时代群像。

25文学4 毛雨菲:您在书中提到了他很喜欢笑,在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笑。我觉得这一点很有趣。

邹汉明先生:穆旦早年照片中笑容舒展,中年以后全家福中已难觅此类笑容。诗中“笑”的意涵多元,耐人寻味。此外,其衣着风格从早年的西装到后来的中山装,亦折射出时代变迁与个人境遇。

25新传3 林思含:穆旦是一位受过西方系统教育的诗人,他的诗可被您定义为野力,您如何看待他诗中高度文明的诗歌技巧与原始演绎之间的拉扯,是技巧驯服了野力还是野力战胜了技巧?

邹汉明先生:“野力”体现为词语搭配的新奇性,这种能力源于穆旦的天赋。英文思维为其掌握高度诗艺奠定基础。接触奥登等西方诗人后,“野力”与技巧得以融合,二者并非简单对抗,而是在西方思维与先锋传统支撑下,达成一种以新奇语言为表现的和谐状态。

24文学3 汪子俊:穆旦是如何看待希望这个词的,以及如何通过创作在现代性、自我中发掘出希望。

邹汉明先生:穆旦具有“雌雄同体”的性情,理性与感性平衡得宜。关于“希望”,其诗句“未来的时间在生长”透露出对未来的笃信——他内心许自己以明天,即便当下难以把握,仍知前方有光。作为受西方影响的现代派诗人,穆旦虽不盲目乐观,却始终揭示人生际遇,鼓舞人们超越困境。

在对谈中,我们随穆旦的足迹走过南湖与战场,品读其诗中的笑与泪,触摸其精神脉络。《穆旦传:新生的野力》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那位以诗为火、在挣扎中前行的心灵重现于我们眼前。欲读懂诗魂,不妨翻开书页,聆听穆旦那“值得”的一生。




下一篇:喜报|金年会研究生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大赛”中喜获佳绩

关闭